|
图为叽歪网创始人李卓桓做客新浪创业频道“对牛乱弹琴”栏目。
11月17日,叽歪网创始人李卓桓做客新浪创业频道“对牛乱弹琴”,与5GME创始人、DONEWS原总编辑、中国著名互联网观察家洪波聊天对话,就叽歪的微信息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发展进行讨论。
叽歪是一个整合多种IM和手机短信,跨越多个平台,实现实时人际沟通、互动、传递信息及反馈的SNS。不同的人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乐趣。打破“撰写长文”才能blogging的俗约,唧唧歪歪的琐碎记录,具有“大话”般不按常理出牌的无厘头精神。
李卓桓简介:
李卓桓1997年考入清华大学,1998年起在chinaRen.com任职,同时担任水木清华BBS站长,创办zixia.net。2003年-2004年任千橡公司高级网络顾问,2005年出任合一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优酷网)首席科学家,2007年4月离开优酷网,创办叽歪。曾创办北京阿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盛世安公司,任CTO。著有《Linux网络编程》,《反垃圾邮件完全手册》等技术作品。
精彩观点:
我觉得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比较大的改变,它这种微信息会很简短,也会很清晰,实时性很强,发出去以后就可以马上收到,基于这两个短小而实时的特点,就把我们日常的琐碎的事情和朋友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发挥到了极致。
我觉得肯定会使用这样的工具的,但是目前这个时机来讲,受限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限制。尤其是对企业用户来讲,他们对互联网使用的认知度还需要培养的时间,他们本身对互联网的了解就不深,导致现在不可能像美国那样,一些竞选或者大的公司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向用户发布信息,增强互动。
我个人觉得他们目前的应用状况显得过于理性,我要知道自己想要分享什么,我要主动去写出来,大家一定要都去写,都去记录分享,最后才有意思。但是国内互联网主要以灌水为主,理性的记录,理性的分享。
整个的网站运营上面,首先是要保证现有的基本模式的发展,另外一条腿要想办法赚钱,想办法盈利来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不管是多么节约,如果没有新的资金进来,钱总是要花光,自己如果可以早进去一天,也可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做成什么样子来说,我虽然不是特别的明确,但是我们可以确认,叽歪微博客的服务它的未来必然是对于互联网用户,对于互联网是有价值的,这一点坚信不移,基于对于这一点的认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把叽歪稳定地运营下去,运营的过程当中再思考这个模式怎么做,最后希望它在某一天的时候可以找到一个真正引爆它的一个点。
叽歪的微信息模式
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
洪波: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是新浪创业访谈给大家做的节目,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叽歪网的创始人李卓桓。
李卓桓:大家好。
洪波:今天我们要谈的也是叽歪他们的模式,就是这种叫微博模式,或者叫微信息模式,这种模式最早是在美国发出来的,也是一个小项目,他们的员工只是试一下,后来由于在一次会议上放一个大屏幕,让现场的人参与,一下子让这个模式变得很火爆,很多人开始使用Twitter发布很简短的消息。在国内也有很多的公司也来做这种模式,叽歪也是其中一个。大家都觉得这个模式非常简单,因为那句话就是你在做什么?你就很简单地发布到网上去,这个东西有什么可做的呢?你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东西呢?
李卓桓:其实做这个事情在2003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在水木年华BBS上每天都在上面,交流很多信息,发信。当时就想有没有办法发消息?我就把短信的符号发到BBS里面,不在线的时候也可以和手机短信沟通,在06年底的时候,我就看到Twitter。看到这个模式实际上很有意思。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这群用户以水木清华BBS为主要的沟通工具演变成都用QQ、MSN等等,而且互联网的服务发展很多。虽然沟通工具多了很多,但是人与人基于网络的沟通还是受限于你在线这样一个基础的情况。那Twitter当时做到了什么呢?不但是把互联网所有的沟通工具做出来,还可以通过网页在看,还可以用手机短信,WAP来看,使互动变得容易。对于用户来讲他们通过沟通的方便性,可以随时把自己在做的事情很方便发出去。可以通过Google Talk、手机短信等等方式,他的朋友不管在不在线,可以通过Google Talk、手机短信来收到这些东西。
这样一种情况让我觉得这个真正是未来人们很大的一个需求,当然具体需求有多大不好说,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比较大的改变,它这种微信息会很简短,也会很清晰,实时性很强,发出去以后就可以马上收到,基于这两个短小而实时的特点,就把我们日常的琐碎的事情和朋友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发挥到了极致。我当时就觉得,因为当时还没有火起来,我觉得中国的用户是需要这么一个平台来做他们所愿意交流的事情,所以这也是我开始做叽歪的原因。
洪波:Twitter很多人也是从它一开始发布这个网站就一直遭受各种各样的质疑,但是在各种各样的质疑之下,它也在高速的成长。目前为止Twitter活跃用户已经有几百万了。很多企业也都开始利用这个,包括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也会利用Twitter,包括奥巴马还有克林顿都一样,都是利用这种工具跟他们的支持者沟通,那么你觉得在国内像这种东西,比方说这种企业或者说其他的一些拥有支持者的这些人物,他们会使用这样的工具吗?
李卓桓:我觉得肯定会使用这样的工具的,但是目前这个时机来讲,受限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限制。尤其是对企业用户来讲,他们对互联网使用的认知度还需要培养的时间,他们本身对互联网的了解就不深,导致现在不可能像美国那样,一些竞选或者大的公司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向用户发布信息,增强互动。那中国的用户我觉得,虽然互联网这几年发展的速度很快,但仍然是初期发展阶段,而真正对互联网熟悉的人可能还是在IT圈里面比较多,像传统的企业,传统的政府机关他们对把互联网的使用还比较局限,或者说他们的接受程度会比普通网民慢一些,所以我觉得像他们对互联网,尤其是像Twitter、叽歪这种新的模式的使用,可能会比美国滞后一些年。正比如97年雅虎在美国火了,97年的时候搜狐在中国做分类目录也没有做起来。中国用户发展了很多年以后,大家在03年的时候才真正把当年雅虎的风采在中国重现了一把,这也是只有中国网民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网站数量到达了一定的基础以后,才能达到美国同样的效果,像叽歪这样的应用就更加前卫一些,可能大家需要挑战的时间更长一些。
洪波:你说的这种滞后用雅虎模式,好123模式的比较,可能未必能够说明现在互联网的状况,因为Facebook火了不久,国内就有了校内,这种是同步的了。
李卓桓:我个人觉得有一个我们需要想的地方,的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往后,大家相差越少,在经济学里面有一个理论叫后发优势,就好像美国经济发展到100、200年发展到现在,中国的科技和经济上面会比十几年的速度走完外面几十年的速度。互联网也是一样,现在我们的很多应用和国外的没有几年的差距,可能只有几个月的差距。比如说像Facebook它的特点就是用户比较上手。但是有另外的区别是比较大的,相对国外的用户来说,国内的用户,新上网的用户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还是靠网站引导为主。国外的用户大家喜欢用搜索引擎,知道自己搜哪几个关键字。所以像这种中国比较前卫的网民,我觉得和国外的差距非常小了,因为中国总的基数非常大,像Facebook这种发展的速度很快。一些新的网民,他们还是比较初期的,同时回过头来叽歪网和Twitter的用户,我个人觉得他们目前的应用状况显得过于理性,我要知道自己想要分享什么,我要主动去写出来,大家一定要都去写,都去记录分享,最后才有意思。但是国内互联网主要以灌水为主,理性的记录,理性的分享。
洪波:你认为在美国互联网用户相对比较成熟,他们达到2亿用户已经很多年了,而且这个增长几乎没有太大的增长,我们现有的网民已经是基本上比较成熟的互联网的使用者,所以他们对于工具的选择会有他们自己的见解。中国的网民相对更年轻,他们在选择上面没有什么见解,可能更多人用什么他就用什么。
李卓桓:对,可以这么说。而且我刚才又想到一个数据更说明这个情况,用户为什么上网这个调查里面?国内的用户,绝大多数的国内用户上网是娱乐,但是国外来讲娱乐只占一小部分。再比如大家的上网地点,国内的上网地点还是集中在网吧里面,在国外绝大部分是在家里面,这也是说他们的这种倾向性会有很大的不一样。
洪波:这种用户的成熟度或者说用户的习惯的不同,导致了可能是叽歪和Twitter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李卓桓:很可能是这样子,叽歪在国内运营一年的时间,没有像Twitter一样一下子有一个很大的引爆点,很快速的发展,所以目前来看我们也在分析一些用户为什么他没有就是说像Twitter那样来用,可能我们有了解一些情况然后再调整。
洪波:在去年上半年的时候,国内出现了很多学Twitter这种网站,你觉得出现这么多竞争对手这么小的市场上说明什么问题,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市场会很快的起来呢?
李卓桓:原因应该比较多,一方面的原因是当时很多,当时市场环境比较好,很多公司其实团队也在找各种各样的机会和模式,Twitter这个是非常合适的切入点,那么大家为了这一个好的项目可以马上启动来做,其次当然它在选择这个模式的时候,一定也是认为有很大的市场,但是这个市场可能当时是建立在大家对前景的一个乐观的期待上面,所以大家马上会去做,所以对市场的看法肯定是有的,同时也是对互联网发展和资本这两方面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