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杭州1月12日讯(记者韩叙 黄全斌) 为解决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今年,杭州市将再次投放2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与创业投资企业合作的方式带动社会投资,预计可带动社会资本10亿元以上。
针对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杭州市于2008年4月设立了10亿元规模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每年2亿元的额度分5年拨付到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政策性基金,按照“项目选择市场化、资金使用公共化、提供服务专业化”的原则运作。该基金通过与创业投资企业合作的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从而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高效农业等领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据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创投引导基金主要采用阶段参股和跟进投资两种引导方式。阶段参股是指引导创投基金向创投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在约定的期限内退出,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支持新成立的创投企业。跟进投资是指对创投企业选定投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投引导基金与创投企业按1:1的比例共同投资,创投引导基金采用跟进投资方式形成的股权一般在5年内退出。
目前,杭州创投基金运作良好,采用阶段参股方式设立了7家创投企业,采用跟进投资方式扶持了17家初创期企业,带动社会资本10亿元以上。目前,各区、县(市)也已设立创投引导基金近4亿元。
在此基础上,杭州市还建立了创业投资服务中心,一方面,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创投机构入驻服务中心;另一方面,向创投机构推介创新、创业项目,努力搭建“为项目找资金,为资金找项目”的高效对接平台。
在创投引导基金的引导下,杭州市创投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备案创投企业数量已占全国总量的10%以上。目前,创投资本中民间资本占资本总量的比重达到67.26%,社会资本已经逐步成长为杭州市创业资本的主要来源。
对此,杭州市市长蔡奇指出,杭州要走出了一条“人才+资本”的创业创新模式,其中,人才最重要,但资本也不可或缺。政府要在人才与资本的“嫁接”上下功夫,抓好资本环节,从而为人才创业提供支撑,催生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业态。
点评——
一支与众不同的经济杠杆
韩叙
这是一支与众不同的经济杠杆。
与传统的扶持政策不同,这支杠杆的力量分为两个层次。
层次一:通过政府创投引导基金扶持创投企业。
创投企业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是风险。尤其是投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投资成功后,收益极高,但是前期投入大,见效慢,成功率低。有统计显示,即便是在创投产业发展成熟的美国,投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成功率也只有10%左右。
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的介入恰恰缓解了这一问题。由于引导创投基金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政策性基金,任何项目,只要创投企业投资成功,基金就以本金退出,利润全部留给创投企业。这也是创投基金建立后,杭州市创投企业的数量快速增加的原因。
层次二:通过创投企业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
苹果电脑、雅虎、谷歌……这些如雷贯耳的业界巨擘迅速成长的背后,都有一个同样的奥秘,那就是创投企业的推动力。托起雅虎的创业投资者,就是美国硅谷的创投明星——红杉树投资公司。红杉树投资公司最初向雅虎投资的100万美元,到今天已升值到约四、五十亿美元。
雅虎成功的故事,实际上是创投公司投资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创投企业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智慧与资本结合成一个整体,就会激发出无穷的能量。
实践证明,创投引导基金作为破解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瓶颈的创新方式,也是推动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必要手段。而政府利用市场化、专业化的力量来参与到这一特殊投资领域还很鲜见。通过扶持商业性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创投引导基金成功撬动了数倍于己的社会资本,并引导其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用最少的政府投入最大程度地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这便是这支杠杆的力量。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