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李骁
本报讯 随着近期各地不断涌现的创业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有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将出台的消息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上周举办的天津融洽会上,国内PE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全国社保基金的理事长戴相龙就强烈呼吁,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应该明确统称为股权投资基金,并抓紧制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以便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相配套,共同提高中国直接融资的比重;扩大股权投资试点;要培养和引进国内国际人才,加快批准成立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把天津逐步建成股权投资基金发行、管理、交易、信息和人才的中心,办好产权交易市场,创造条件设立全国非上市公众公司的股权交易市场。
据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内地市场活跃的股权投资基金大约有568只,总募集资金额为3095亿美元。其中,外资基金324只,募集总额为2954亿美元,占总募集金额的95%以上。“本土的资金真正注入股权投资里面的微乎其微,这样的现状使我们清醒的看到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道路相当长远。”中国股权投资基金与创业投资协会筹备组的组长邵秉仁对媒体表示,从政府层面看,法规严重滞后,政策不相配套,限制了股权投资的发展。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6月初北京一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司长徐林公开表示,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已经形成基本草案,准备最近上报国务院。徐林透露,形成基本草案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已经进行了若干轮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环节,在基金的管理模式、股权投资基金募集对象的基本要求、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资质等一些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