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宏观经济回升势头越来越明朗,投资者信心的回升以及对未来市场的良好预期,加上停滞9月之久的境内IPO市场重启拓宽了机构退出渠道,备受瞩目的中国创投市场和PE投资市场,7月份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准。
中资渐成创投市场主要力量
创投市场持续升温,投资规模继续保持高位。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7月创投市场共披露投资案例26起,投资金额为2.08亿美元。虽然环比投资案例数量与金额略有下降,但整体规模仍保持较高水准,投资者信心的回升以及对于未来市场的良好预期,使得机构投资者不断增加投资。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资基金的盛行、募资渠道的扩宽,使得中资逐渐取代外资成为活跃在中国创投市场的主要力量。报告显示,7月中资披露投资案例17起,大幅超过外资基金数量;就投资金额来讲,外资为1.21亿美元,中资仅8959万美元,仍落后于外资基金。
PE投资情况好于去年同期
ChinaVenture日前发布的另一份研究报告显示,7月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披露投资案例6起,总投资金额3.74亿美元,投资规模环比有所下降,但整体投资情况好于去年同期。国家对于扩大内需、放宽银行贷款以及加大行业辅助力度的政策相继出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此外,PE机构对于退出前景较为乐观,投资案例数量亦保持较高水准。
报告研究显示,在7月6起投资案例当中,PIPE投资案例仍占有两起。PIPE投资案例自2009年初开始不断保持增长势头,近三个月以来所占总投资比例均保持在30%以上。
报告认为,就目前的投资环境来看,PE选择市盈率较低、发展潜力较大的上市企业进行投资无疑是规避风险的最好途径。对上市公司而言,需要充裕资本渡过难关以及寻求进一步行业扩张。
IPO重启拓宽机构退出渠道
境内资本市场IPO重启,机构退出渠道扩宽。ChinaVenture统计显示,7月,共有11家中国企业实现IPO,融资金额达87.43亿美元,环比上升1066.21%。三金药业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标志着停滞9月之久的境内资本市场IPO市场正式重启。此外,另有中建股份、万马电缆等4家企业也相继成为IPO重启后首批上市企业。
与此同时,7月共有3家机构通过IPO方式实现退出。其中,盛桥资本以1.67倍账面回报率居首。报告认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收到明显成效,私募股权投资也从中受益。特别是创业板、IPO重启等退出利好消息使得机构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投资动力均在一定程度得到提升。危机过后带给机构更多的是理性的投资思考,在投资行业的选择、进入时机的把握方面都更加趋于成熟稳定,风险管理意识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