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 北京报道
在继2009年7月定向增发募资7.1亿之后,时隔不到两年,仁和药业日前再次抛出定增方案。
3月2日,仁和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向10名以内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5000万股,发行价格不低于18.36元/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18亿元。
根据公告,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收购江西药都樟树医药集团旗下两家子公司、重组改造江西制药、收购江西仁和药用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股权等项目。
从资金的募投方向上不难看出,过去几年中并购动作频频的仁和药业再次发力,在外延式发展的道路上继续迈进。
至此,手握上市公司融资平台和江西省政府扶持这两大利器,仁和药业作为江西省医药产业整合平台的轮廓渐起。
产业链扩张
“历史上仁和集团在并购和整合方面非常积极,凭借内涵外延两条腿走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公司此次融资也主要投向以丰富产品线为目的的资产收购。”中信证券在关于仁和药业定向增发方案的点评报告中如此表述。
目前来看,仁和药业的主要产品基本形成六大品类的布局,分别是妇炎洁系列、儿童感冒用药优卡丹系列、成人感冒用药可立克系列、闪亮滴眼液系列、新品正胃胶囊以及清火胶囊。
其中妇炎洁系列产品、胃药系列产品以及闪亮滴眼液系列产品都是在过去两年内通过收购其他公司股权的方式实现的产品线扩张。
据申银万国证券的测算,预计2010年,妇炎洁系列产品将贡献营业收入3亿-4亿元,胃药系列产品贡献收入1亿元左右,闪亮滴眼液系列贡献收入1亿-2亿。
而如果本轮定向增发方案顺利执行,仁和制药的产品线将更为丰富。
根据定增方案,募集资金项目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收购江西药都樟树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都樟药”)100%股权、收购江西药都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都药业”)100%股权、通过增资扩股方式获得江西制药70%股权、收购江西仁和药用塑胶制品有限公司55%股权。此外还有购买办公场地和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药都樟药和药都药业都是江西药都樟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资产,主营中成药,前者负责生产,后者负责销售。
在中成药领域,药都樟药也有一定实力。公司旗下拥有中药保护品种13个,如大活络胶囊、强力琵琶胶囊、健脑安神片等,国家级新产品9个。公司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利润总额690万。
而药都药业是樟树医药集团在2008年建立的OTC销售队伍,拥有全国销售网络和营销队伍。2010年上述两家企业净利润合计1567万元。
除了在中成药领域的扩张,仁和药业对江西制药的重组也对其进军处方药有所帮助。
江西制药是江西省第一家医药企业,以处方药的生产销售为主,旗下拥有国家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品种337 个,其中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有125种,主要产品包括硫酸小诺霉素、依帕米星等。
“江西制药的药品品质是不错的,但因体制原因有很多历史包袱,公司负担比较重,导致业绩不是很好,近几年的经营处于盈亏平衡状态。”太平洋证券医药产业研究员张萌苏对记者表示。
“仁和药业自2009年开始实行销售改革。以前是任何客户到公司付钱拿货,就是公司的经销商,这些经销商在终端大打价格战。虽然公司产品销售还可以,但是缺乏管理。现在公司改为三级营销体系,对终端的管理加强,销售体系得到改观。仁和药业重组江西制药之后可能会把其产品放在自己的渠道下运作。”张萌苏说。
并购风险
作为江西医药行业的整合平台,仁和药业近几年资产整合的步伐不断加快。早在2009年2月,公司就通过非公开发行的方式,收购了仁和集团持有的药都仁和以及康美公司的100%股权,从而拿下了胃康灵和妇炎洁两大产品系列。
时隔半年之后,2009年8月,公司又收购了江西航天泰力士药业有限公司的100%股权。一年之后的2010年8月,仁和药业再次出资收购仁翔药业51%股权。同年10月,闪亮制药也收归仁和药业旗下。
“但过快的并购也可能带来公司发展的风险。”张萌苏对记者表示。“首先就是整合到底怎么落实。比如江西制药,企业以前的负担比较重,几百个退休员工的安置等等都是问题。而且江西制药所生产的基药药品降价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张萌苏说。
“江西省有意将仁和药业打造为江西的医药产业整合平台,可能会对其有一定的扶持。如果整合平台形成,公司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并购动作”上海某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据张萌苏介绍,医改使得医药行业一些原有的规则改变了。比如基本药物的招标价格大幅下降就对中小企业构成了很大的压力;此外药品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也需要非常高的投入。这些都会使得整个产业走向整合。
“中国医药行业的并购整合是必然的。此前的并购多在医药商业流通领域进行,且多由国有企业主导。而在此之后,普药的整合也即将展开,而且主角可能更多的是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某医药行业咨询师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