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险资试水PE极度谨慎 势头低于市场预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5日 09:46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孙 玉

  涉水PE如今在保险公司当中正成为一股热潮。然而,无论是投资规模,还是投资项目数量,险资目前进军PE的势头均低于此前市场预期。业内人士指出,PE的一些特性决定了保险公司态度谨慎。

  据透露,泰康人寿与国内一家上市险企日前正参与建银国际发起的医疗产业基金中。据悉,这一产业投资基金主要关注国内医疗健康领域投资,首期募集资金约26亿元,已于去年完成备案。

  此前,在苏州政府引导基金二期募资期间,也曾传出社保基金、中国人寿有意参与出资的消息。最新消息显示,中再保或有意参与。

  据记者了解,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做好了进军PE的准备工作。中国平安通过平安信托旗下的平安创新资本储备了大量项目,进军PE市场几乎没有任何障碍;而中国人寿以10亿元资金参与了国内首只产业基金——天津渤海产业基金的首期募集。

  分析人士指出,根据《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符合从事PE投资条件的保险公司至少有15家。

  在9月份《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出台之初,市场一度乐观预测,将有2260亿元的保险资金大量进入PE市场。但从现有案例看,保险资金参与PE投资显得非常谨慎,项目数量和投入金额并未出现此前市场翘首企盼的“井喷”场面。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并非保险资金不愿投资PE市场。PE投资因具有超额收益、较长投资周期能够与保险资产负债实现匹配,实际颇受保险公司欢迎。但问题在于,由于PE投资流动性较低、风险较高、信息透明度较低,出于投资风险管控的考虑,保险公司更倾向于作为具有支配权的GP(一般合伙人,主要为直接投资企业股权)进行投资,而非LP(有限合伙人,主要间接投资企业股权)。

  上述人士指出,按照《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保险公司 “不得投资设立或参股投资机构”,这就意味着,在PE投资中保险公司只能做LP。这就意味着保险公司因缺乏支配权,无法洞悉项目投资风险,仅从风控角度考虑,保险公司做LP的动能不足。

  此外,就现有市场条件来看,国内可供保险资金选择的PE基金“池子”总量有限,因而保险资金作为LP的投资数量有限。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