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三方支付现状:27张入学通知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2日 09:54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马海邻 任翀 本报实习生 岳魁

  上周,备受期待的 《支付业务许可证》 (俗称第三方支付牌照)终于首度发放,第三方支付行业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特别是支付体系重要补充的地位由此得到政策和法律确认。前天,央行对如何管理商业预付卡再次明确表态,将对不达标机构视情况采取停止新增发卡、强制退出等手段进行清理整顿。

  从中国人民银行去年6月发布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到正式发放牌照这将近一年的时间,第三方支付行业一直在努力向规定条件靠拢,比如支付宝变更了股权结构。而如今更受关注的是,走向合法健康发展坦途的第三方支付行业,真正给消费者带来的将是什么价值。

  现状: 27张入学通知书

  腾讯公司旗下财付通总经理刘颖麒表示, 《支付业务许可证》的获取,对于财付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将有利于我们获得更多用户和商家的认可”。据了解,在首批获证的27家企业中,财付通及支付宝 (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注册资本最大,为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最小的企业为3000万元。

  咨询公司易观国际的报告显示, 201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达到11324亿元,环比增长95%。第三方支付市场依然保持较高的市场集中率,仅支付宝和财付通这前两名企业就占据了市场的70%。

  “牌照的发放对于各界而言都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民营第三方支付终于可以摆脱无休止的关于资质的质疑,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管理办法的实施,第三方支付被纳入到央行管理体系,合法性地位得到了确认,在这一前提下,第三方支付公司扩张规模和拓展新兴市场的力度将会逐步加大。

  正如支付宝CEO彭蕾所言, 《支付业务许可证》对27家企业而言并不是毕业证,而只是一张入学通知书。至于入学之后, 27名 “学员”以及未来第二期、第三期加入的学员,会学些什么本领,各界预期不一,有认为将残酷厮杀提高集中度的,有认为会各擅胜场走向差异化的。

  显然,后者更符合用户的利益——支付行业尚有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大量创新的空间。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第三方支付涉及的行业已经由之前的网络购物、航空机票、公共事业缴费等,逐渐向物流、保险、慈善等领域扩展。 “在2011年,支付宝很多孵化中的创新性产品都将逐步进入到用户的视野中。这些创新产品将给围绕电子支付的整个上下游产业链打开新的市场。”支付宝方面表示。

  艾瑞咨询支付行业分析师程善宝认为,目前,多行业的应用服务拓展成为支付企业发展共识,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企业支付、保险、基金和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将更加深入。

  快钱公司CEO关国光指出,支付企业在两个方向的格局已逐步显现,分别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用户黏性平台,以及以快钱、易宝等为代表的开放式平台。

  依托腾讯QQ庞大用户起家的财付通,目前的发展方向是,贴近QQ用户的基本需求、打造本地化生活服务平台。据透露,目前财付通的业务80%都由外部合作商家构成,用户使用最多的是信用卡还款、话费充值、网上购物等,开放平台上的生活类应用已经有200多款,合作商家约40万。获得牌照后,财付通将正式推出名为 “生活家”的本地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从租车订机票、手机充值、餐饮娱乐到违章速办,几乎无所不包。不久前首家开出网上基金直销支付平台的汇付天下,则定位为金融级支付专家,致力于为行业提供支付结算定制服务。

  发展:从不可能到可能

  一方面银行业担心面临激烈竞争,陆续传出与支付宝“分手”的消息,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动创新的步伐却在大大加快。例如,去年12月支付宝推出快捷支付服务以来,截至今年5月31日,已有108家银行与支付宝达成了快捷支付的合作签约,其中83家银行的合作已经上线,包含15家国有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68家区域性商业银行,范围全面覆盖了信用卡和借记卡两大领域。 108家的签约合作银行总数,创造了支付宝乃至整个行业的合作银行数量的新纪录。这也显示支付牌照发放前后,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创新力度在空前加强。

  为什么一向高傲的银行,如此积极寻求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分析认为,随着国家金融改革的深入,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变,中间业务将成为未来中国银行业转型方向,这正是促使银行业主动开放的动因。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转向复杂,国家加大紧缩政策宏观调控力度,令一直以 “息差”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中国银行业面临增长压力。标准普尔甚至预警,中国银行业未来几年的利润率可能因此显著被削弱。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收入结构急需转向,但受物理网点布置成本高企、客户数量拓展难度大等问题限制,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增长仍面临不少困难。目前,通过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增加用户服务覆盖,提升服务质量,是各大银行的共同选择。交行、工行等多家银行此前均表示,目前电子银行处理的业务量已经占到自身业务总量的60%。

  不过,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显然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数据显示,全国银行卡发卡量超过20多亿张,而网银用户才不到2亿,超过90%的银行卡用户没有通过网银进行支付。这不,正是这样的形势下,支付宝快捷支付的价值被凸显出来。快捷支付是支付宝今年的创新拳头产品,可在无网银情况下,实现直接网上支付操作。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认为,这对于银行来说,相当于帮助其增加了一个网点和网银之外的服务持卡人的渠道,有利于提高持卡人活跃度,同时将为银行中间业务带来更高交易量和相应的手续费。

  在快捷支付诞生前,第三方支付行业还没有一款金融产品令银行业如此踊跃。这既是第三方支付行业对银行业创新产生推动力的一个注脚,也预示着,银行业变得越来越 “亲民”没有什么不可能。

  关注:预付问题解决否?

  首批27家企业中,有13家机构获批经营预付卡。预付卡是第三方支付牌照另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就在央行发放牌照的前一天,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等7个部门制定的 《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规定一次性购买1万元及以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 (即购物卡)的单位或个人应进行实名登记,不记名商业预付卡的面值不得超过1000元,记名商业预付卡的面值不得超过5000元。同时规定, “未经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多用途预付卡”。

  从积极意义上看,牌照和 《意见》事实上也为一直“地位未明”各种商业预付卡赋予了合法地位,当然,必须是拥有牌照的机构发行的。而从另一方面看,仍有疑问待解——

  其一,此处不讨论防止腐败问题, 《意见》中的规定并不严密,在更严密的细则出台前,难以防止灰色利益链介入,例如代购和 “黄牛”,也难以防止预付卡的变种替代品悄悄登场。

  其二,各种边缘地带的预付卡,例如美容美发行业普遍盛行的 “VIP卡”,算不算商业预付卡?美容美发企业显然不可能符合央行规定的申请牌照条件,其实已经 “宣判”了它们的非法身份。但是,如何处理,处理措施又如何执行,恐怕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

  其三,随着预付卡减少发行,商业企业的业绩必然会受到影响且不说,有相当部分的预付卡是单位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其部分动机是避税,假如这部分福利被取消,会不会在实际上减少职工收入,从而令受通胀影响的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分享到:
百度推广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