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市公司意马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日前宣布,意马国际将斥资8.14亿港元至10.47亿港元收购拥有内地知名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版权的动漫火车集团。这是迄今为止香港公司对内地动漫企业最大的一笔收购案。
值得关注的是,在该笔收购交易中,包括李嘉诚旗下的长江科技及中信泰富前主席荣智健等在内的多方投资者也通过认购增发股权购入意马国际股份。意马国际来头亦不小,其主席梁伯韬有“香港红筹股之父”之称,在香港投资界属于大哥级人物。
三大佬团购“喜羊羊”
近日,香港上市公司意马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意马国际将斥资8.14亿港元收购拥有内地人气动漫《喜羊羊与灰太狼》肖像权的动漫火车集团。收购同时,意马定向发行12.8亿股分,每股认购价0.28元,所得的3.6亿元,将用以支付3.3亿元交易中的现金部分。认购方包括李嘉诚拥有的长江生命科技、荣氏企业控股主席荣智健、合和实业副主席何炳章及中信泰富基富等,合共持有意马15.29%。
这次收购只涉及《喜羊羊与灰太郎》的消费品授权业务,不包括其内容制作及播映业务。原创动力宣传总监吴惇表示,此次收购与原创动力无关,不方便评论。
意马国际现主要业务是开发及制作计算机动画电影。此前其制作的电脑动画电影《阿童木》票房亏损后,一直有意卷土重来,继续拓展动画业务。业内人士分析,意马国际此次收购动漫火车,正是其拓展动画之路的第一步。
公开消息显示,意马以介乎8.14亿港元至10.46亿港元作价购入动漫火车。初步代价8.14亿港元,3.3亿港元为现金,余额以每股0.35港元发行13.83亿股代价股份支付。此外,意马国际还将根据动漫火车2011年及2012年的财务表现,最多支付2.325亿港元的承兑票据,故最后收购代价可能提升至10.47亿元。
意马主席梁伯韬一向被喻为长和系主席李嘉诚的“御用银行家”,加上长江生命科技有参与收购,梁伯韬致电李嘉诚,亲述交易详情。梁伯韬笑言,对于李嘉诚也知道《喜羊羊与灰太狼》是什么感到意外。
热爆中国的卡通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终于有望成为香港投资市场一个炒作概念。早在数年前,被内地传媒誉为“喜羊羊之父”的动漫火车大股东苏永乐,便许下宏愿,希望将《喜羊羊》打造成中国版迪士尼,除了出产品,更要建乐园。而此次意马入股,有望令其梦想成真。
意马国际称,2011年至2016年间,将会与原创动力及其他伙伴合作推出3部《喜羊羊与灰太狼》电影,包括会采用3D技术制作。有分析人士担心,意马会从消费品授权业务入手,逐步掌握“喜羊羊”品牌。
《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自2005年推出以来,至今已突破700集,成为中国集数最长、运作最成功的卡通片之一,并衍生出玩偶、图书、舞台剧、电影及手机游戏等相关产品。此前曾有传言,迪斯尼也考虑过收购喜羊羊,但最终迪斯尼是和喜羊羊达成海外推广的相关协议。
10亿价格太低?
据媒体报道,有业内人士指出,10亿“迁走”喜羊羊,对意马国际来说算是捡了个便宜。喜羊羊现在是国内动漫产业第一品牌,这一地位三五年内没有人能超越,每年至少有两三千万的纯利润。这本身可以做出一个上市公司了。
美国有米老鼠,中国有喜羊羊。《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自05年推出以来,至今已突破700集,为中国集数最长的卡通片之一,并衍生出玩偶、图书、舞台剧及手机游戏等相关产品。09年开始,动漫火车每年拍摄出一套以此为题材的贺岁片,第一套贺岁片票房约8000万元,第二套约1.28亿元,而第三套上映刚 23日已有1.5亿元。
另外,动漫火车的相关财务数据也说明此次交易收购价过低。动漫火车2009年及2010年营业额分别是 1713.3万港元及7460.4万港元。2009年录亏损86.9万港元,而2010年则实现盈利2894.1万港元。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根据买卖协议,动漫火车列出2011年及2012年盈利目标,分别是8500万港元及1.57亿港元,共2.42亿港元。按照这一盈利预期计算,整项收购的平均市盈率约为7.84倍,估值优势明显。
结缘外资是否引狼入室?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而对于喜羊羊的粉丝们而言,更为担心的是,作为本土动漫形象头牌的喜羊羊,先是碰上米老鼠,再是结识阿童木,频频出海,这只本土羊会否引狼入室,或者因此改变了模样。
去年10月,原创动力与迪斯尼公司建立号称“单纯的商业关系”,签署播映版权和翻译、配音方面协议,将其最新的100集《喜羊羊与灰太狼》通过迪斯尼频道向亚太区52个国家和地区播映,版权费“按照国际惯例收取”。
不过半年,又将衍生品总代卖与他人。购买方意马国际还宣称,2011年至2016年间,将会与原创动力及其他伙伴合作推出3部《喜羊羊与灰太狼》电影,包括会采用3D技术制作。更值得注意的是,收购双方之间还签署了一份“联合品牌管理协议”。按照协议,动漫火车可通过联合品牌管理协议摊分原创动力的盈利,摊分原创动力的90%经营业绩,相反原创动力若录得亏损,意马则须按其经营业绩的100%金额支付直销开支。
上述协议的目的虽被称为“进一步加紧双方的利益联结”,但看似双赢的合作在一些人士看来,对喜羊羊原创团队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不排除意马的醉翁之意,是从消费品授权业务入手逐步深入,从而掌握整个“喜羊羊”品牌。而如果意马在对品牌的使用过程中利用不当,也会对整个品牌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