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近一两年海外资源拓展没有好机会
5月10日,国资委下发《关于开展中央企业对外并购事项专项检查的通知》,检查的重点涉及企业对外并购战略和方向、决策程序合规性、企业资产评估的规范性和收购价格的合理性等。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进一步规范、推动央企并购行为,加强风险管控。
国资委此番出手,海外并购环境的变化是一个重要原因。2009年,在金融危机仍在蔓延的形势下,中国企业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亮点,特别是资源类国企,抓住了海外资源价格下跌的良机。
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能源和矿产两个行业2009年共完成14起海外并购交易,金额达到156.63亿美元,占我国海外并购总额的97.2%。今年一季度,能源及矿产行业仍是最受青睐的行业,发生的案例数和并购金额均居首位。
然而,时过境迁。当前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海外资源性公司的财务状况有所改观,估值也相应升高,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成本随之增加。
“对中国企业来说,最近一两年进行海外资源拓展都没有好的收购机会。”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惋惜。“从国内外经济复苏情况看,对商品原材料需求越来越强,价格已经很高,而且只会越来越贵。”
由于并购难度加大,中国企业也正在改变原有的海外并购方式,通过寻求、建立更多的伙伴关系和战略联盟的方式进行,而避免直接收购海外资产。
“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如果进行全额股权收购容易引起政治上的敏感以及公众的不安,因此在审批环节容易受阻。而通过设立合资企业,建立联盟的方式,则能够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清科研究中心并购方向分析师宋斗妍分析。
此前中铝收购力拓、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均以失败告终,主要就是受到了政府干预的影响。现在中国公司的高管层已经逐渐意识到,获得收购目标的完全所有权或控制权,并非最佳方法。
夏欣